close

常常看到人家在網路上問: 用DSLR需不需要後製? XXX機器不後製拍出來漂不漂亮? xxx不後製可以嗎?
最近用D1加上Nikon Capture有一點心得...

其實我之前也常常在想後製的問題...
那時用D70, 每天在調曲線, 拉明亮, 調整銳利度, 改飽和度, 然後用jpeg拍照, 以為自己就是不後製那群人了...還對自己拍出來的頗得意的勒...我沒後製唷...
用到畢業那一陣子, 因為感覺拍出來的反差不夠, 又拉了一次曲線, 感覺對了...又洋洋得意啦...我沒後製也是很漂亮唷...

D1到了後, 讓我煩惱了很久...糟糕耶...要用Raw拍, 要後製耶...真麻煩...
聽網路上人家說起來真是可怕...不過D1的原生jpeg真是可怕...所以還是得硬著頭皮拍Raw, 然後用Nikon Capture調整跑批次...經過好幾次調整, 目前終於找到適合的參數了...這樣我拍Raw檔, 然後用Nikon Capture跑批次, 不知道算有沒有後製齁? 人家問我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答呢...

現在我有心得了...
其實數位攝影跟傳統攝影還是一樣的, 本質都一樣...
傳統攝影用底片, 機身沒辦法幫你洗底片, 所以你需要拿到相館去幫忙沖洗. 洗負片的時候可以調整亮度, 飽和度, 顏色, 銳利度, 但是原本拍的太過頭也還是救不回來; 而正片就是要在拍的那一瞬間決定看出來是怎麼樣了...
其實還是一樣的...
數位影像在按下快門以後, 因為機身有基本的處理能力, 所以可以像當場沖洗一樣洗出照片(jpeg), 而洗出來的程序和參數就是用機身上可以調整的項目, 這樣跟正片其實有點像. 而如果不用機身沖洗, 相機就把接收到的東西存成Raw檔, 然後讓你在電腦上用更多的參數調整與修正. 這樣擁有更大的寬容度與處理空間, 跟負片有什麼兩樣?

所以...所有攝影拍出來都是需要某種程度的處理的. 不然怎麼讓影像顯影?
攝影主要還是要再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決定, 過曝或是under過頭了, 再怎麼樣處理都是救不回來的...而處理的目的, 主要還是要幫助攝影者表現出他想要表現的. 這樣攝影才有他的意思...
而什麼叫做後製? 我覺得應該定義成在超過曝光之外的表現, 並且造成與原始場景不同的意象, 這就叫做後製.

That's my opinion.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coolhsu 的頭像
alcoolhsu

Photo, Medicine, and Life

alcool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